物流園區的布局要基于產業鏈、供應鏈整體思維做規劃
常州物流公司 發布時間:2023/12/14 點擊數:
隨著我國城市、制造業和商貿業的快速發展,物流作為國民經濟的動脈,是連接國民經濟各個部分的紐帶,已經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物流園建設成了區域物流提升振興產業與經濟發展的熱點,伴隨物流園區發展,發展中產生的問題與未來發展規劃也成為行業內討論的熱點。近日,多位業內專家接受現代物流報獨家專訪,對物流園區的未來發展方向表達自己的觀點。
物流園區的布局要基于產業鏈、供應鏈整體思維做規劃
河北科技大學MEM中心主任、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所長、物聯網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蔣佳在接受現代物流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物流行業經歷多年發展,外在表現變化很大,對國民經濟體系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貢獻顯著提升,但內涵的質量和結構等方面距高質量發展要求和先進國家水平差距依然較大。基于物流業發展情況,對物流園區發展有如下思考:
國內物流園區發展經歷了初期自發性、基礎專業化、區域規劃性、綜合規劃性等四個階段,逐步走向管理規范化、技術現代化。物流園區的發展布局要基于產業鏈、供應鏈整體思維做規劃。現階段,物流園區選址的產業鏈供應鏈系統性思維淡、契合度低,園區部分規劃設計公司物流基礎薄弱,園區規劃設計專業化和融合程度存在不足,使得許多物流園區缺乏專業化、系統化與產業之間的銜接,地域分布缺乏合理性。許多園區存在戰略目標、管理目標不明晰,對于園區發展總目標、物流項目分目標認知模糊;需求分析不專業,現實需求與潛在需求沒有得到良好的劃分與重視;規劃專業深度不夠,行業前瞻性不足;專業針對性不足,設計方案偏泛泛。物流園區早期形成的野蠻生長慣性帶來的影響短時間內難以消弭。
物流園區現階段發展目標逐漸明確,政策逐漸系統化,環境條件約束力越來越強,物流園區逐漸步入社會化發展,物流社會化思維的落地需要政府主導和國家隊支撐。2022年,我國首個五年物流規劃《“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提出,再次明確物流業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地位,物流園區發展應當主動出擊,積極適應并主導產業的發展,對園區發展準確定位,為產業提供定制化服務。
物流應用的場景越來越復雜,逐漸從單一物流問題解決轉向系統化物流目標實現,物流在相關產業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在企業逐漸重視物流的同時,物流也應主動以“物流+”的概念向產業深度滲透,依托物流先導性發展,將通道經濟轉化為產業經濟,引發區域產業結構優化。
一個成熟完備的物流園,應當具備管理水平的成熟與技術能力的成熟。管理方面要實現科學規劃、規模設計、人才配備,配合以國家政策及業態設計;技術方面要實現技術與管理目標配套,對技術作合理安排。
現階段,民眾、專業人士及政府相關部門對于物流園區的認知程度也成為制約園區發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國家對物流行業宣傳予以大力支持,推動廣大群體對于物流這一概念的認知與理解,推動物流體系化建設,推動物流標準化落地,推動物貿一體化、物產一體化發展。真正實現以物促貿,以貿強物。
下一步,國家將大力推廣ESG評價體系,這一高質量發展戰略將提升園區的生存建設標準,物流園區需依據此評價體系對未來發展規劃做出新的調整。